2020年即將過去,2021年即將開啟。對于全世界所有的人,這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人交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單。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成功,盡管到了年底有可能會出現小范圍的反彈,但是整體防控的治理體系和能力是堅實的,這也是做好其他任何事情的基礎。中國是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無論是投資還是貿易,增長都是可觀的。工程建設行業為抗擊疫情和經濟恢復做出了重要貢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工程建設行業在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進行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整經營結構,促進管理升級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我們也面臨著核心技術不強、建筑產品創新升級緩慢、同質化競爭嚴重、勞務工人短缺等一系列挑戰。
十四五,是中國人均收入跨過1萬美元的戰略階段,也是我們核心技術必須創新突破的階段,這都要求我們必須擺脫單純依靠規模擴張的線性增長模式。中建協認證認證中心結合2020年與近百位大型央企和地方國企以及民營企業家溝通學習的收獲,以及與數字工程認證聯盟的相關研究成果,提出工程建設企業五大戰略議題,僅供參考:
一、穩增長
2019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245.84萬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了5.68%。今年雖然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受到的影響比較大,6月份復工復產以及新基建等利好政策推動,工程建設領域今年預計將有5%以上的增長。展望十四五,頭部企業都做出了合同額、產值倍增的戰略規劃。事實上,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八大央企(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能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中國化學)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7.13%,全年有望突破40%。行業出現了規模越大的企業增長率越快的現象。即使在中建,也是八局、三局增長率最高。這說明行業發展已經接近寡頭壟斷競爭階段,越大的企業要素資源優勢越明顯,融資能力、市場能力、人才以及采購議價能力越強。十四五期間,行業將繼續維持5%以上的增長速度,大企業優勢放大,這將對中小型企業戰略選擇帶來巨大的影響,中小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專業化戰略。
二、調結構
我們通過對ENR250強前50國際承包商從成立至今的戰略深入分析,包括法國萬喜、西班牙ACS、日本大成、德國豪赫蒂夫等公司的經營結構,都逐漸趨于以投資、建造、運營三個主要收入均衡的格局。以法國萬喜為例,聚焦特許經營和承包兩大核心業務,旗下擁有萬喜特許業務公司(Vinci Concessions)、萬喜能源公司(Vinci Energies)、萬喜路橋公司(Eurovia)和萬喜建筑工程公司(Vinci Constructions)四大子公司,分別經營特許、能源、公路、建筑四大細分業務。根據萬喜集團2019年年度報告,萬喜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81億歐元,凈利潤32.6億歐元,各業務板塊收入與利潤在公司總體中所占比例見下表。
由表可看出,萬喜集團的四大業務板塊中,建筑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最大,特許經營業務板塊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不到20%,但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接近70%,這對于我們大多數企業來說,十四五必須進行收入結構性調整。
三、工業化
建筑工業化將是未來20年建筑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議題,按照中國的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將達到30%的裝配率,按照2019年建筑業24億元產值為基準,將達到至少6萬億的市場規模。2020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預計達到5.22億m2,按結構類型分,混凝土結構3.35億m2,鋼結構 1.67億m2。2020 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直接從業人員預計達到200萬人。截止到10月底,共有省級及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774家,其中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28個。裝配式建筑即是一個低碳綠色發展的前瞻性舉措,又是一個應對勞動力減少不得已而為之的戰略選項。人口紅利減少,已經進入劉易斯第二拐點,我們看勞動力減少每一年的情況都在發展。而我們看日本、德國建筑業也曾經歷了同樣的歷史。另外一個特征,就是建筑工業化可以通過重資產投資來迅速建立競爭優勢。試想有一天,無論項目是誰總包,都得向構件廠來買構件,而掌握大量構件廠資源的就成為市場的主導者,目前輕資產模式會很快被顛覆。
四、數字化
數字經濟在中國占比已經超過40%,去年這個數字是30%。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數字建筑、數字城市、新基建帶來巨大紅利,然而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智能化設計、AI審圖、建筑機器人、3D打印建筑、基于區塊鏈的質量管理、智慧工地、智慧運維、企業數據中臺、數字審批、數字交付等技術和應用場景隨著技術發展而迅速普及,將從根本上改變行業的生產模式,也將極大地改變行業監管和治理模式。更多的行業外資本、技術和產業力量會進入,工程建設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僅僅是行業內的。行業從業機構和研究者的普遍共識是,頭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幕已經開啟,5年時間會基本完成。那個時候企業大數據會自動進行設計,AI機器人也會自動完成施工組織設計,數據會成為驅動企業生產的最重要生產要素,而不完全依賴人。這個時候,中小型企業只能從事專業施工或者是相關特色服務了。數字化轉型要采用“探索式”規劃,用數字化去修復原來流程和產品服務的問題,尋找新的業務模式。數字化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不是技術,因為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可以花錢去購買任何技術,數字化轉型能否成功取決于對下一代技能的培養。
五、碳中和
習近平主席多次在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國際場合強調,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做出的最大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未來,碳中和、碳達峰將成為我國“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目標。
按照目前的碳排放水平,地球升溫2度只需要25年,工程建設行業(含建材)大約貢獻了中國碳排放的50%,目前的現狀是單位平米能耗水平還處在上行區間。降低碳排放,一個就是對新建建筑實施綠色工業化建造,采用被動房等新技術降低建設和使用階段的能耗,同時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其次就是對既有建筑進行低碳綠色化改造,運用綠色金融、合同能源管理、數字化能源計量和認證等多種技術和機制來解決。新建建筑方面的數據顯示,2019年建筑業產值超過24萬億;既有建筑方面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既有建筑存量資產是48萬億美元(同年超過美國),到2025年將達到98萬億美元,綠色低碳建筑占比不足3%,而對這些建筑的改造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也看到了頭部建筑企業已經專門成立了綠色建筑的改造部門或者企業。基于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將是十四五戰略的主旋律。
戰略是一個取舍的過程。對于大多數企業,首先應該找到專業化的定位,以高標準實現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隱形冠軍。另外就是需要加強管理體系建設,以工匠精神做好項目。數字化浪潮下,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需要在立足自身優勢的前提下進行更為廣泛的合作,戰略聯盟的作用會日益凸顯。
標準引領、認證賦能、連接共生。中建協認證中心通過搭建Syspro高品質混凝土聯盟、數字工程認證聯盟等平臺,致力于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佳合作伙伴,打造工程建設全產業鏈高技術服務平臺,感謝對我們多年的支持和幫助,祝福您2021年吉祥如意!
關于中建協認證中心
1994年,由原建設部、中國建筑業協會發起成立了中建協認證中心,至今已經26年。中建協認證中心以“專業化、增值化、數字化、國際化,建筑業全產業鏈高技術服務平臺”為戰略定位,為工程建設領域企業、政府部門和NGO組織提供基于“認證、檢驗、檢測、咨詢、培訓、技術研發”的高質量發展服務,從產業升級、管理創新和技術研發等方面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產品和服務覆蓋管理體系認證、工程項目檢驗、數字工程(BIM)檢測、裝配式建筑技術服務、企業管理咨詢、專業培訓、工程技術研發等領域。
專業認證,助力發展。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建協認證中心將繼續攜手服務的5000多家客戶,致力于提升企業面向未來的經營管理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數字建造與交付能力。幫助客戶研判宏觀經濟環境,規劃產業升級路徑,夯實管理基礎,推動技術創新,培養專業人才,實現高質量發展。